高中海洋地理人教版第五章海洋开发
1、高中海洋地理人教版第五章探讨了海岸带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海岸带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和自然能量高,是海洋和陆地交互的重要区域,为全球生物生产力和海洋水产资源提供了巨大贡献。
2、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海洋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隐蔽性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跨大洋的洲际贸易和殖民活动日趋活跃,海洋开发的重点转移到远洋。到了现代,海洋开发进入向海洋索取矿物资源和食物资源的时代,开发的重点又一次从远洋转移到近海。
4、概念: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及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海域使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提要
1、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海域使用管理展开,它立足于西方产权理论和级差地租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剖析了这些理论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作者将理论研究与我国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借鉴了国外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旨在构建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
2、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旨在保护海域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并保障海域使用权人的权益。条例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使用海域需依法取得使用权,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和统一规划进行管理。省、沿海县级及乡、镇政府对此有监督管理职责,各部门需协同配合。
3、第十八条 需提交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的海域使用项目和关系公共利益的海域使用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审查或者批准前,应当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拟建议批准用海的范围、用途、面积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日。公示期限内对建议批准的用海有异议的,应当进行复核。
4、《物权法研究(修订版)》的下卷深入探讨了我国物权法的各个方面,以新颁布的《物权法》为基础,结合了我国的理论与实践,并参考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学术成果。该卷特别关注用益物权,详细剖析了其概念、特征及其历史发展,梳理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等具体类型的法律地位。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研究图书信息
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研究》是由忻海平编著的一本专业图书,这本书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于2009年4月1日首次公开发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计209页,字数大约为125,000字,充分探讨了海洋资源在经济开发中的重要性和策略。
2、在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建设的紧要关头,作为海洋大国,中国需抓住全球化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抢占先机。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开发,将如同推进器,推动中国实现跨越式的社会发展,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3、第一章 导论 1 概念界定: 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定义和理解。2 研究背景: 描述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内外背景,以及其重要性。3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讨论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应用,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规划。4 主要研究内容: 明确章节划分和后续章节的关键探讨点。
海洋综合管理概论内容简介
1、海洋综合管理概论 绪论 深入探讨海洋的价值,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解析海洋综合管理的定义,强调其全面性与复杂性。明确管理对象和任务,包括海洋生态、经济和权益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介绍基本原则和方法,如生态优先、系统性原则等。
2、海洋综合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帅学明和朱坚真两位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的著作《海洋综合管理概论》作为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丛的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该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ISBN号码为9787505882607,便于读者进行查找和购买。
3、加强海洋综合管理,规范海洋经济与社会进程,推动其持续、健康、快速成长,成为当前各级政府和海洋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国内对于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现有的学术资源并不全面,缺乏一套系统化的教程来满足需求。
4、海洋的潜力巨大,它不仅能在空间和资源上补充和接替陆地的不足,而且在食物、能源和水资源的供给上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具备了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科技能力和经济条件。因此,海洋综合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未来发展挑战、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关键环节。
5、海域资源的特性,如复合性、多用途和有限的空间容量,使得海洋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然而,随着海洋开发的不断加强,我国海域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管理的无序、过度和无偿,这些都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
6、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他的教学范围进一步拓宽,包括《海洋环境评价》、《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环境管理》等专业课程,这些教材均是他精心编撰的,旨在提升研究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能力。